
上篇 不知易无以为大医
导言
古人常言:不知易,无以为大医。
古人也常言:医易同源。
然而,在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《黄帝内经》里,我们并没有看到《易经》的蛛丝马迹;在中医本草的经典著作《神农本草经》里,我们也并没有看到《易经》的身影;在中医历代其它的理论与本草著作中,更难于看到《易经》的思想与具体知识。虽然后代曾有医家试着把易与医联系到一起,如唐宗海的《医易通说》,但也往往并没有说明白易与医的关系。
那么,医易同源之说从哪里来?
《黄帝内经》作为中医不朽的经典,它里面记载的中医理论与药物特性以及经络种种究竟来自于何处?经络真是古代具有内视能力的人发现的吗?《黄帝内经》为何给人体的十二正经贯以厥阴、少阴、少阳、太阴、阳明、太阳这样的名字?这些名字真正的含义是什么?《黄帝内经》真象某些人所言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吗?或者是天外来客的赐予?又或者,《黄帝内经》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神秘,它只是我们的祖先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观察自然与人,从而建立起的一门医学学科。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老祖宗观察自然与人的这个角度,或许我们也能够还原《黄帝内经》的本来面目,从而不仅可以使它得到更好地继承,纠正它在历代传承中的谬误,而且还可以由此进一步地发展它、应用它。
古人说:医易同源!或许,易,蕴含着我们祖先无限智慧的易,是《黄帝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真正的源头。虽然《易经》的具体知识并没有在《黄帝内经》与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出现,然而,易与医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。医,恐怕直接来源于易。
请看本书的关于易与医的推演。